大家可以看到這是軟式內鏡儲存柜的標準清洗消毒流程圖,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了測漏的重要性,說過了清洗的重要性,今天來聊聊儲存這個環節。新規對于儲存的要求,首先還是先來看下新規范中對儲存是如何要求的。
內鏡干燥后應儲存于內鏡與附件儲存庫(柜)內,鏡體應該懸掛,彎角固定紐應置于自由位,并將取下的各類按鈕和閥門單獨儲存。
內鏡與附件儲存庫(柜)應每周清潔消毒1次,遇污染時應隨時清潔消毒。
滅菌后的內鏡、附件及相關物品應遵循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
我們可以看到,規范要求鏡體應懸掛,這樣的目的是想通過地心引力將腔道內未完全干燥的液體自然流出。到這里小編會有一個疑問,像活檢腔道這樣較粗的腔道液體可能會自然流出,可是像送水/送氣這樣細小的腔道,真的可以將液體自然流出嗎?
于是我們拿送水送氣的腔道做了個實驗,將腔道內注入液體,我們發現垂直后液體根本無法流出,事實上垂直擺放了一天后,腔道內的液體也無法干燥。
腔道內殘留液體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分別將細菌培養在胃鏡、腸鏡及纖維支氣管鏡中,經過2小時及72小時后的觀察,在潮濕的通道中,細菌明顯繁殖迅速,而在干燥的通道中,我們驚奇地發現,細菌明顯減少!
儲存vs干燥,由于內鏡儲存柜的部分腔道非常小,很細小的只有幾毫米,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的影響,我們無法保證經過處理后的內鏡腔道是絕對被干燥的,而這些未被干燥的液體往往會成為細菌的培養基,所以在儲存的環節,除了垂直懸掛外,儲鏡柜的干燥功能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