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胃鏡腸鏡診療技術快速發展,臨床應用范圍不斷擴展,成為消化道疾病診療的重要技術手段,軟式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也日臻規范。床旁預處理是軟式內鏡清洗消毒環節中的一步,使用后及時進行床旁預處理是關鍵環節。如果清洗不及時或者操作不正確,內鏡上殘留的有機物干涸變硬,影響內鏡清洗消毒滅菌效果。國家衛健委發布的WS507—2016《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中要求,軟式內鏡不論是手工清洗消毒,還是內鏡清洗消毒機清洗消毒,首先都是手工床旁預處理?,F軟式內鏡滅菌器生產商對預處理流程解析如下:
1、床旁預處理液配比正確,用物使用規范:
按照清洗酶液說明書要求的比例現用現配清洗酶液,配好的清洗液當日使用,防止污染和酶活性降低。清洗液應充分浸透紗布,防止干紗布對鏡子表皮造成輕微損傷。清洗紗布應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復使用,防止床旁預處理造成鏡子二次污染,甚至引發交叉感染。推薦使用多酶預清潔濕巾,簡便快速地去除黏液等有機物,瓦解生物膜并保濕,防止有機物干涸和生物膜形成。使用商品化的多酶預清潔濕巾還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配液步驟,有效降低了醫院對于床旁預處理的成本支出。
2、床旁預處理要“及時”。
內鏡從患者體內取出后,在與光源和視頻處理器拆離之前,應立即用含有清洗酶液的濕巾或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應一次性使用;
檢查完畢,關閉按鈕,扳動胃鏡上下角度卡鎖和左右角度卡鎖恢復到自由位狀態,腸鏡軟硬度調解環歸“0”位。擦拭鏡體(插入管體)時從操作部向先端部方向順序擦拭,即由潔到污,防止預處理過程中相對清潔的操作部被污染。鏡頭處沿噴嘴方向輕輕擦試。
強調“在與光源和視頻處理器拆離之前”立即開始預處理,一方面強調“早”字,床旁預處理越早越好;另一方面能使鏡子在進行預處理的過程中得到比較好的固定和支撐,避免鏡子發生意外損傷。
擦拭用過的紗布和一次性消毒濕巾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切忌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內鏡預處理,因為鹽水對內鏡的精密附件可能會產生腐蝕性,長期使用生理鹽水處理內鏡會縮短內鏡壽命,影響正常醫療活動。
3、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s。
安裝送氣/送水管道清洗接頭,將內鏡的先端置入裝有清洗液的容器中,使送氣送水管道同時送水,反復送氣送水至少10s。首先是將內鏡腔道內明顯的污物排出,降低后續的清洗難度,保證清洗效果。同時,避免過多的污染物影響清洗酶發揮作用。10s是很低限度,條件允許可適當延長送氣送水時間,以提高清洗效果。
4、啟動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確認內鏡的先端在裝有清洗酶液的容器中,打開吸引按鈕,抽吸清洗酶液,同時啟動送氣/送水按鈕和吸引按鈕15s。送氣、送水、吸引輪番操作,能更好地沖洗腔道內的有機污染物,以提高清洗效果。
5、蓋好內鏡防水蓋。
完成鏡身表面、腔道的沖洗清洗后,關閉圖像處理裝置,按順序拆掉電纜接頭,蓋上防水帽,拆掉注水瓶接頭、吸引皮管。
6、放入運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將內鏡盤旋放入內鏡轉運車中,小按鈕和清洗吸引皮管一起放入搬運車中,送至內鏡清洗消毒室進行下一步的清洗消毒。整理其他用物按規定處理。
從上述解析可見,內鏡床旁預處理涉及非常多的細節問題,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了解和掌握全部操作細節的原理和注意事項。全程精心操作,才能收到滿意的清洗效果,為后續的有效的消毒流程做好準備,并使鏡子不發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