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器械的徹底清洗是保證滅菌成功的關鍵,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污染器械上血液和體液等有機物變干會增加清洗的難度,易使常規的清洗方法變得無效。研究表明手術器械用后若清洗時間< 1h,清洗合格率為99.21%;清洗時間>1h,合格率63.93%。殘留的有機物會妨礙微生物與消毒氣體的有效接觸,且會產生細菌的保護膜而影響滅菌效果。
內鏡清洗工作站介紹說保證好的清洗效果必須選用一種適宜的保濕預處理溶液和方法。目前,國內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法、噴涂法、濕巾覆蓋法,常用的溶液有多酶清洗液、蒸餾水、保濕劑、堿性清潔劑、含氯消毒液。
保濕方法對比
研究表明酶清洗液浸泡法效果很好,噴涂法次之,濕巾法較差。但浸泡法有以下不足:浸泡保濕需要大量配置溶液和容器,成本相對較高,反復使用其效果受到溶液濃度的影響,而且造成交叉污染;器械長時間浸泡易生銹、鍍鉻層脫落,造成損耗;器械運送困難,運送過程中溶液易溢出和飛濺,污染環境,傷害工作人員;器械完全浸泡在水中,不易辨認銳利器械,取出時容易刺傷工作人員。按規范要求做 好職業防護前提下,工作人員被溶液污染和被器械刺 傷的職業傷害時有發生。
浸泡保濕方法亦對器械銹蝕有直接影響,如果長期與潮濕環境中的有機物、無機物等化學物質接觸,器械會發生氧化變黑,甚至出現銹蝕麻斑。隨著浸泡時間延長,器械銹蝕損耗加重,凝固的復雜物質易吸附自由移動的細菌,細菌附在器械紋齒表面形成細菌生物膜。
噴灑法使用時配比方便、用量少、運送方便,對工作人員起到保護作用,省時省力。噴涂過程中由于器 械的特殊造型,對腔隙、關節軸、齒槽等特殊部位難以噴涂到位。濕巾覆蓋法濕布覆蓋無論是否浸酶、泡堿,濕布容易干,且不能保證污染面都被濕布覆蓋,清洗合格率較差。雖然也可防止器械上的污物迅速干涸,但在保濕過程中產生大量被污染毛巾。
常用浸泡溶液
多酶清洗液經研究證明酶能有效地分解有機物和蛋白質,將其用于器械的保濕處理,可使污染器械上血液和體液未干涸前快速有效分解,特別對于管腔類器械,酶清洗劑可以進入管腔深部,滲透至管腔的所有表面,并分解有機物,降低物體表面生物負荷3~5個對數級水平,但稀釋后活性維持時間短,多次浸泡使用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一次性使用,而且多酶清洗液成本較高,國內大部分醫院的實際情況,難以投入這項成本。
堿性清潔劑由于有強清洗能力,能快速軟化干的污染物,去除非水溶性蛋白更有效,歐洲等國家已廣泛使用,有效性可持續使用>24h,使用成本較低,特別適合于夜間急診器械的保濕,對油脂類污染物去除能力很強,但對金屬有微弱的腐蝕性,不適用于塑膠制品、橡膠、軟式內鏡、含軟金屬的高精微手術器械。
預浸泡保濕劑是由廠家生產的專業成品保濕劑, 有泡沫型和凝膠型。手術器械使用后立即噴灑器械 預浸泡保濕劑,省時省力,對工作人員及周圍環境影響小。但在使用時應對器械關節、軸節、齒槽等部位重點處理,否則會影響使用效果。目前國內各醫療單位對手術器械保濕預處理方法尚無統一定論,一般需要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選用。
含氯消毒劑保濕預處理后的器械上有機物凝固,給清洗增加了難度。含氯消毒劑具有腐蝕性,清洗后手術器械表面光亮度不夠,易造成器械損壞,增加經濟成本,還可污染環境,而且也可能引起人體急慢性毒性反應。
蒸餾水保濕僅能起到濕潤作用,而不能有效地分解有機物,因其成本低,根據國內醫院的實際情況,也可以用于器械保濕,但必須相應延長清洗的時間和增加清洗劑的濃度以保證清洗質量。